随着新军事深入发展,未来战争的作战理念、作战样式、武器装备、战场环境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必将对后勤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将促使后勤保障在后勤基础、保障资源、指挥决策、力量编组、保障装备等方面发生重大转变。前瞻研究未来智能化后勤保障发展趋势,对于加强后勤保障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当前全球联网的设备总量已超过百亿台,融入到家庭生活、金融服务、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诸多领域,数量仍在快速增加。军事后勤领域与民用领域联系密切,相关专业职能任务相近,通过泛在互联的各类设施设备和物资器材,能够形成广泛联通的后勤基础,大幅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和潜力。
保障态势精准感知。未来作战,可借助广泛分布在空间的各类智能传感器,将后勤装备、人员、物资及设施等潜在后勤基础全部纳入网络终端,并将海量保障资源和需求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重要保障节点或云端,由智能系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对战场全域的保障态势实现实时自主感知,为制定保障决策、形成保障方案、调整保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数据融合分析。借助泛在互联的基础条件,通过收集不同领域的数据,能够打破军队与地方之间、军事与后勤之间及后勤各领域之间的边界,实现不同领域数据的对比分析和综合运用,更为准确地预测重要保障需求。比如,通过对作战人员位置轨迹、行动速度、血压心率等多个维度数据的融合分析,可实现对其身体状况的精准远程监测,提早预判保障需求、做好保障准备。此外,借助泛在互联的保障基础,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不同领域或维度之间的关联关系,找出后勤保障的“隐藏规律”,为更好地开展后勤保障工作提供有益指导。
从机械化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后勤保障模式由传统的条块分割逐步演变为跨军种、跨领域的联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保障力量、保障设施、保障装备、保障物资的统筹共享利用。未来后勤保障时效性和经济性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加之智能传感、智能识别、智能匹配、智能调控等技术的发展应用,后勤保障资源全维深度共享的新模式将逐步呈现,真正实现各类保障资源的“聚优释能”。
共享范围极大拓展。后勤保障资源共享可依托智能识别定位技术,在各类可用后勤保障资源与保障需求之间建立起“无形桥梁”,共享范围将由军队相关资源、国家公共资源及国有企业资源,逐步扩大到企业甚至私人资源。此外,共享资源的类别将从保障人员、物资、装备和相关设施等“硬”资源,逐步拓展至数据、算法、算力等各类“软”资源,逐步形成全领域、全维度、全时空的后勤保障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各类后勤资源使用效益大幅提升。
共享方式智能高效。未来后勤保障资源性质、种类及所有权千差万别,随着共享范围不断拓展,将不再依靠行政命令或指令下达的方式组织资源共享,而是从共享效率、补偿费用、协同效应、共享意愿等多个维度构建后勤资源共享数据模型,借助智能算法即时形成“点对点”的共享协议,合理调整共享方案及费用分配补偿策略,使资源所有方和资源使用方的地位更为平等。在满足军队保障需求的前提下,有效调动资源所有方的积极性,形成全维覆盖、灵活高效、智能驱动的资源共享新方式,实现资源高效共享的双赢格局。
未来战场后勤保障任务极大拓展,保障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后勤指挥人员面对海量多源数据难以进行高效筛选和深入分析,指挥决策将缺乏科学分析支撑。随着人机双向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智能系统可与指挥人员充分交互、密切配合,在保障态势分析、保障方案制定、保障行动控制等方面逐步实现指挥决策人机交互。
优势互补实施决策。人机交互决策可以把智能系统计算速度快、存储能力强、度比对分析等优势,与指挥人员经验丰富、总体把握能力强、善于跨领域思考等优势充分发挥,形成优势互补、科学决策。此外,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借助陆、海、空、天、电、网等多域传感器采集的海量图片、视频、音频及其他类型数据,通过数据结构化处理及智能筛选,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预测保障需求、保障趋势及保障风险,并依托平行仿真技术对相关决策效果进行“先行验证”,为精准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指挥效率大幅提升。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智能后勤指挥系统能够逐步“理解”指挥人员的意图,准确“掌控”战场全局的保障资源和需求。智能后勤指挥系统可在保障需求响应、保障行动调控等方面代替后勤指挥人员,直接对后勤保障力量实施指挥调控,形成智能系统实施指挥、指挥人员总体监督的指挥控制新模式,大幅缩短后勤保障“观察—调整—决策—保障”的循环周期。特别是智能指挥系统依托其强大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对广泛分布于战场的海量保障力量和资源进行实时调整控制,大幅提升指挥效率,增强战场后勤保障时效性。
未来后勤保障力量的编组模式将更为灵活自主,两支或多支后勤保障力量依托智能交互系统,可根据保障任务和资源情况,实现自主协同编组,并根据战场实际进行柔性调整。
自主协同实施编组。未来战场,各类后勤保障任务多元,特别是无人化保障装备将参与完成大量保障任务,如仍由指挥人员针对各项具体任务组织力量协同,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且由后方指挥人员发出的协同指令往往存在一定的延时,无法应对未来战场保障需求的快速变化。未来战场广泛分布的后勤保障力量,可不依靠上级机关发布的命令实施编组,甚至不需要中心指挥控制系统发出的编组指令,周边保障力量能够借助分布式协同、交互式控制等技术实现自主协同编组,形成功能完备、规模合理的保障实体,高效执行保障任务。当前,外军已经进行了班用任务保障无人车与无人货运直升机的自主协同保障演练,并重点加强自主协同式力量编组的研究探索。
柔性灵活调整编组。未来战场上的各类后勤保障力量,可依据保障需求、保障环境及保障资源等情况灵活调整编组,形成弹性互联、动态调整的后勤保障力量群,为作战部队实施高效可靠保障。后勤保障力量依据战场瞬息万变的作战态势和保障任务,灵活调整编组,优化保障功能,高效满足不同保障需求。当部分保障力量丧失保障能力时,其余保障力量可依托智能自主交互系统实现编组调整,继续完成后续保障任务。通过保障力量的灵活柔性调整,可形成高度弹性的“去中心化”力量编组模式,提升后勤保障力量韧性,增强战场后勤保障抗毁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障装备的智能水平得到逐步提升,未来后勤保障装备将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结合保障环境、保障需求智能判定保障时机,合理选定保障地域和保障方式,高效完成各项保障任务。
智能保障装备逐步应用。当前,无人运输装备、自主补给装备、智能搜救装备等智能化后勤保障装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保障实践和演习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外军组织的军事演习中,使用无人智能保障装备根据前沿作战兵力需求,自主追踪定位并投放物资,实现了自主直达补给。随着智能识别、自主学习、智能决策、机器人制造等技术的发展突破,后勤保障装备能够在执行各类保障任务中自主优化、持续升级,智能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应用范围将逐步涵盖后勤保障全领域,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保障效能显著提升。当前,无人智能化保障装备已在不同类型的保障场景中实际运用,保障效率高、环境适应性好等优势逐步显现。外军的无人运输机已投入战场,不仅吊挂能力较强,还能不分昼夜连续实施物资投送,甚至在恶劣条件下仍能正常飞行,效费比很高。未来战场,越来越多的保障任务将由智能保障装备自主实施,在深海、太空、临近空间等保障人员难以长期进入的区域高效组织保障,将极大拓展未来战场后勤保障空间。